1. <tni class="plxlg"></tni>

      5657威尼斯

      1. <tni class="plxlg"></tni>
        国学课程软件资源

        从《论语》看孔子的教育思想

        2019-12-24

        《论语》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、儒家学派创始人——孔子的政治思想、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 ,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。在诸经中 ,《论语》得到的评价极高,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、地域最广远 。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,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学习。

        国学经典教学思想












        1.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

        《论语》中可以看出,孔子认为治国治民,政治、军事、法律都不可缺少 ,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 ,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。

        孔子认为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、伦理道德,传播到民众之中,从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。《论语为政》载“或谓孔子曰:子奚不为政?子曰:《书》云 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’施于有政 ,是亦为政 ,奚其为为政?”这就是说,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 、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来,就会影响政治。

       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。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 。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 ,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、优越的思想。孔子的“举贤才”及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在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 ,他尽力将教育推向平民 ,为其“有教无类”主张提供理论根据。同时 ,孔子指出人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作用的结果 ,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影响力,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。

        国学经典教学思想








        2.倡导培养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

        《论语》反映出孔子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“士”、“君子”,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。

        孔子一生以“朝闻道 ,夕死可矣”的精神追求道 。他教育他的学生“人能弘道、非道弘人”,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” ,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”,“志士仁人 ,无求生以害人,有杀身以成仁”。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 ,曾参说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 ,不亦远乎!”子夏曰:“百工居肆以成其事,君子学以致其道。”可见 ,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 ,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。

       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“士” ,而“士”的标准就是“君子”或“君子儒”。“君子”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,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。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,即把“君子”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 。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“君子”,一要能“修养自己,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”,即要有“德” 。二要有“使亲族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”的治国安民之术 ,即要有“才”。君子德才兼备 ,以德为主。

        国学经典教学思想








        3.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

        根据《论语》 ,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:

        “子以四教 :文、行、忠、信”(《论语述而》),这是指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方面 。其中“行、忠 、信”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 。孔子还说“弟子 ,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 ,泛爱众 ,而亲仁。行有馀力,则以学文。”(《论语学而》),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,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 。所以 ,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,道德教育占首位,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。

        礼、乐 、射、御 、书、数等“六艺”,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;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 、《乐》、《易》 、《春秋》等“六书” ,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 。“六艺”偏重于才能和技术的训练 ,“六书”偏重于文化知识,属于文的范围。

        总之 ,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 、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等三个部分 。这三个方面,从教育内容结构,以及社会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看,是初步完整化了的。这是孔子在教学内容发展史上的贡献。值得注意的是,孔子对这三方面不是等量齐观,他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,为三者的重心 ,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。

        标签

        最近浏览 :

        全国服务热线

        tel2.png0531-89653806

        营销中心:中国(山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唐冶中路4567号鲁商凤凰广场1期2号楼27层

        生产基地 :临沂市高新科技产业园

        公司邮箱:jinyangjiaoyukeji@163.com


        5657威尼斯国学.jpg     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.jpg


                  5657威尼斯国学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

        Copyright © https://www.tcsjnc.com/山东5657威尼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    备案号:鲁ICP备19053043号-3 主要从事于传统文化 、劳动教育等主题功能室打造,欢迎来电咨询!
        服务支持:
        1. <tni class="plxlg"></tni>
          XML地图